运博云课堂|巧夺天工·运河治水工具——埽工

运博云课堂|巧夺天工·运河治水工具——埽工

大运河的水利工程建设是在适应自然条件、改善区域环境的背景下进行的,利用有利条件、改造不利条件,从对环境的被动服从和适应,发展为主动顺应和协调,在工程构件、水利工具等工程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埽工就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治水活动中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智慧的产物。

2009年发现的顺黄坝遗址内的埽工、篾缆与桩橛

2012年发现的顺黄坝遗址内的埽工

埽工是中国独创的用于护岸、堵口和筑堤等工程的水工构件。先秦已有类似埽工的技术,当时称为茨防。北宋初年,埽工技术走向成熟。埽工的每一构件叫埽个或埽捆,简称埽。累积若干埽个接连修筑构成的工程就叫埽工。其卷制方式为:以梢分层匀铺,压以土及碎石,然后推卷成捆,用竹索、草绳等捆扎维系,即成埽捆,每捆圆径数丈,长加倍。将若干埽捆下至河岸指定位置,并用桩、绳固定,即成埽工。埽工的固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用长木桩贯穿埽体,直插河底;二是用绳索将埽体固定在事先埋于堤上的桩橛。

卷埽示意图

宋代的埽工的原料一般是“梢三草七”。北宋中期黄河自孟津以下两岸建有大规模埽工四五十处。王安石在《临川先生文集》中写到:“所谓举天下之役,半在于河渠堤埽者”。元代用梢较少,不及草的十分之一。明代制埽无柳梢时用芦苇代替,并不再用竹索,而以麻绳代替,石料用得也较少。清代逐渐用秫秸代替柳梢。埽工就地取材,制作较快,便于应急。但其材质易腐,要常修理更换,管理费用相当大。《江南总督赵弘恩奏覆松江沿海土塘潮汛及瓜洲埽工抢护等事折》中就对其有详细的说明。

大运河博物馆内的埽工展品

埽工与碎石坦坡

大运河作为人工开凿的河流,其治河的主要难题在于河道淤塞。而埽工可以起到抗冲刷、留淤的作用,在大运河沿岸的考古中多次发现。2009年淮安市博物馆在清口枢纽顺黄坝遗址发现有明显埽工遗迹,2019年南京博物院考古所在宿迁宿预故城南侧发现古黄河堤坝的埽工遗迹。《河防通议》《宋史·河渠志》等专门总结了埽工的制作和使用。本期介绍的埽工只是大运河各类治水工具当中的一种。

以后的推文中,还会为大家介绍更多相关文物。

欢迎大家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1号展厅中去寻找埽工。

相关推荐

眼皮跳测吉凶 眼皮跳测吉凶的时间表 注册365bet要什么条件

眼皮跳测吉凶 眼皮跳测吉凶的时间表

📅 06-30 👁️ 1862
滴滴顺风车取消订单的时间限制与影响解析 mobile365官网是多少

滴滴顺风车取消订单的时间限制与影响解析

📅 06-27 👁️ 1091
《魔兽世界》7.0德鲁伊职业大厅任务攻略流程 谁知道365足球网站

《魔兽世界》7.0德鲁伊职业大厅任务攻略流程

📅 07-03 👁️ 2149
王者荣耀神奇女侠返场多少钱 神奇女侠返场皮肤价格表 注册365bet要什么条件

王者荣耀神奇女侠返场多少钱 神奇女侠返场皮肤价格表

📅 07-01 👁️ 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