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欠债,从小就听过这句话:欠了一屁股债,听的多了,也是耳熟能详,只是,从来也没想过为什么欠债就是欠了一屁股债呢。
最近,不知在哪又看到这句话了,不免犯了倔劲儿,想要探究一下,以现在的能够更快的知道一件事的究竟,都是求助于网络,关于这“一屁股债”的出处,也就是百度一下了,也许并不能算作权威解释,却也能略解一二吧。
那我们就来看看:
当你的屁股上挂着债的时候肯定是不好看的,谁也不想这样的,所以在过去的时候,人们把欠债看做是非常可耻的事情,而恰好屁股是很恶心的一个代表,所以人们就说欠一屁股的债。
这个说法从古就有,大概是欠的帐都不是一天欠下的,也可以理解为今天拉下一笔欠账,明天又拉下一笔欠款,久而久之,欠款就越拉越多了,加上欠款的人为了借钱,多数说话都不算数,(骂人话:你说话也不算数呀,你说今个还钱,怎么又不还了,你那里是嘴还是pipi呀)因为只有屁股能拉,就说某某拉了一屁股的外债,就是现在的"欠了一屁股债"
有这么一个传说:从前有一有夫之妇与人私通,被其夫捉奸在床,其奸夫想与其夫私了,就提出付100两银子,但又没带钱,其夫信不过就用他老婆的绣花针在其奸夫的屁股上刻欠某某纹银100两,其奸夫回家后果然不付钱,其夫就将其奸夫告上县衙,说其人经商欠他100两银子有屁股作证,县官一看,果不其然,就判其奸夫付100纹银给其夫,此事后来就形容那些不讲信用的人为“欠一屁股债”。
还有一个比较长的故事,我这里给它简化一下,说某地一个小庙里面供着一个穷菩萨,那年的正月初一,有个以卖菜为生、单身跛脚的张三到庙里求穷菩萨保佑他发个小财,若年底能发个小财,一定用鸡鸭鱼肉外加一坛好酒酬谢菩萨,菩萨听了心想难得这个施主孝敬,今年就帮他发点小财。
到了年底,在菩萨派去的小童的帮助下,张三真的发了财,年三十晚,张三准备了贡品准备到庙里供奉菩萨,又觉得天冷,不如请菩萨回家来,就拿了个麻袋把菩萨往家里背,张三一瘸一拐的背着麻袋进门的时候把菩萨的屁股碰坏了,把菩萨放在供桌上的时候,菩萨就像个陀螺似的坐不稳,张三急中生智,顺手从衣袋里抽出一把欠账单子用贴对子剩下的浆糊把碎块和欠条一起贴到了穷菩萨的屁股上,穷菩萨坐稳之后,张三磕头还愿,穷菩萨狼吞虎咽酩酊大醉。
大年初一,穷菩萨在爆竹声中醒来,发现自己已回庙中,屁股隐隐作痛,忙叫小童查看,小童一看大惊失色,说:哎呀,不得了了,你去张三家吃一顿年饭,怎么欠了人家一屁股债呢。此事传开,久而久之,欠一屁股债也就成了一句俗语,专门用来形容欠债太多的人。
不论是从俗语上说,还是从语言文化上说,各种的形容也真的是有点意思,比如说有钱人,钱多的是腰缠万贯,负债多了就是欠一屁股债,自己的钱都放腰上,欠别人的就放屁股上?屁股这个词,一般还真的很少用,更不会大庭广众的说,可一旦说谁谁欠一屁股债,这个词就轻而易举的说出来了,想想真的挺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