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出生于1711年,去世于1799年,享年近90岁。其漫长的一生,充满了变迁与波澜。在这90年中,乾隆共育有17个儿子,其中8位早逝,没有留下后嗣。剩下的9位儿子共给乾隆带来了41位孙子。下面是这些皇子和他们后代的具体情况。
皇长子永璜(1728-1750),他是乾隆的长子,生前育有两子。长子名为绵德,生于1747年,卒于1786年,乾隆在37岁时便成为了爷爷。而绵德的另一个儿子绵恩也在1747年出生,活到1822年。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绵德的长子奕纯(生于1767年),是乾隆的皇长曾孙,而奕纯的儿子载锡(生于1784年)则是乾隆的皇长玄孙。乾隆一生曾极力希望家族能够达到“六世同堂”,尽管他并不特别喜欢绵德,却对奕纯和载锡格外重视。奕纯的名字由乾隆亲自赐予,而载锡的婚事也是由乾隆亲自交代宗人府安排。不过,载锡的长子溥庆生于1803年,乾隆未能亲眼见到自己长来孙的出生。
皇次子永琏(1730-1738),他在8岁时便早早夭折,未留下子嗣。永琏是乾隆与富察皇后的唯一嫡长子,若不是早逝,凭父母的感情,永琏应当是乾隆的继承人。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永璋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亲生儿子,但早逝未得名;另一个则是由乾隆将其弟弟永瑆的儿子绵懿过继给永璋。绵懿生于1771年,卒于1809年。值得一提的是,永璋虽然不及永琏幸运,但仍有机会通过过继得到儿嗣。
皇四子永珹(1739-1777),有六个儿子,其中五个早逝,只有长子绵惠活到成年,生于1764年,卒于1796年。永珹是乾隆登基后,生下的第一个儿子,但因为父亲对他关注不足,以及他失去皇位继承权,永珹始终未能在继承人之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展开全文
皇五子永琪(1741-1766),他有六个儿子。和永珹一样,只有长子绵亿存活到成年,生于1764年,卒于1815年。永琪是乾隆非常看重的五阿哥,曾一度是乾隆心仪的继承人。然而,他也在年轻时英年早逝,令乾隆极为痛惜。晚年,乾隆还曾感叹:“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多才多艺,实属可惜。”
皇六子永瑢(1743-1790),也有六个儿子,但五子早夭,唯一成年的儿子是绵庆,生于1779年,卒于1804年。永瑢的命运与其兄永琪相似,都是早逝且未能实现父亲的期望。
皇七子永琮(1746-1747),他是乾隆的嫡次子,未满一岁便夭折,没有留下后代。母亲富察皇后因失去两个儿子,身心受创,最终在38岁时因抑郁症去世。
皇八子永璇(1746-1832),永璇在家族中颇具传奇色彩。虽然他有两个儿子,但因为母亲出身较低,加之其性格上有些急躁,乾隆并不特别看重他。在继承问题上,永璇从未被考虑过。但他依旧活到了88岁,成为乾隆最年长的儿子,也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
皇九子和皇十子均未命名且早夭,没有留下后代。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永瑆有七个儿子,其中包括过继给永璋的绵懿。其余儿子绵懃、绵总、绵偲、绵恪、绵傧等也分别在不同的年份出生与逝世。绵偲后来被过继给了永璂。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永璂的母亲是乾隆的继皇后,他也是嫡子身份。虽然永璂原本是继承人之一,但由于继皇后的废除与夫妻关系的破裂,永璂未能继承皇位。他生前未能获得正式封号,甚至死后没有任何追封。
皇十三子永璟、皇十四子永璐、皇十六子均早逝,未留下后代。
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后来的嘉庆帝,他有五个儿子,其中道光帝旻宁是最著名的继承人。道光帝继位后统治清朝至1850年,而其余儿子,如绵恺、绵忻、绵愉等,也有相对较长的寿命。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有六个儿子。永璘的长子绵恒早夭,其他子嗣如绵愍、绵悌等都在不同年代生活并去世。尤其是绵性,他的儿子奕劻日后成为清朝著名的政治人物。
尽管乾隆皇帝的孙子们年龄差异悬殊,从最长寿的绵德(1747年生)到最年轻的绵性和绵愉(1814年生),他们之间的岁月跨度达到68年。乾隆最年轻的孙子绵性,直到他去世时,距清朝灭亡还有33年之久。可见,乾隆的家族并未能够见证清朝的最终命运,而大多数的孙子们也未能活到道光年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